10月18日,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來自140多個國家、30多個國際組織的領導人和代表齊聚北京,共同回顧“一帶一路”重大倡議提出10年來所取得的一系列矚目成就,規(guī)劃更加美好的未來。 萬里之外的馬來西亞,原國會上議員王曉庭這段時間也顯得格外興奮。 
清華大學“一帶一路”未來領袖碩士班學員王曉庭 “我這幾天早上拿起手機的頭一件事,就是刷刷峰會的新聞!彪娫捘穷^,響起了王曉庭清脆的笑聲。 王曉庭是馬來西亞的華裔,她說“一帶一路”對自己有著“知遇之恩”。 “我是2021年被清華大學‘一帶一路’未來領袖碩士專業(yè)錄取的。雖然課程只有一年時間,但是這一年的收獲對我事業(yè)上的幫助特別大! 除了曾擔任國會上議員,王曉庭還是馬來西亞華人公會-青年團全國總團長,平常的一大重要工作就是推動中馬兩國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教育等多領域的合作與發(fā)展。她告訴我們,在清華的一年時間里,讓她對祖籍國的發(fā)展模式,對“一帶一路”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 “‘一帶一路’有五通,政策溝通、設施聯(lián)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蓖鯐酝ト鐢(shù)家珍!榜R來西亞正好是沿線國家。所以,我覺得無論是哪一通,對我目前從事的工作而言,都意味著巨大的機會! 事實上,王曉庭的例子不過是百分之一,自從2018年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承辦由國家發(fā)展改革委國際合作中心、中國和平發(fā)展基金會和陳江和基金會主辦的“一帶一路”和“未來領袖”國際公共管理碩士學位班以來,已經(jīng)培養(yǎng)了來自全球34個國家的近百名學員。用院長朱旭峰的話說,這些學員畢業(yè)后,無一例外的成為了中國故事的講述者,“一帶一路”倡議的傳播者和與各國民間友好交流的實踐者。 “可以這么說,由陳江和基金會支持的‘一帶一路’國際公共管理碩士學位項目,是我們學院近些年來開展的最為成功的項目之一。”朱旭峰說他還清楚記得,在第一期學員畢業(yè)的那一年,公管學院共有3篇留學生的畢業(yè)論文榮獲“清華大學優(yōu)秀論文獎”,全部被“一帶一路”國際公共管理碩士學位項目的同學們包攬。 
清華大學“一帶一路”國際公共管理碩士班首屆畢業(yè)生 一本書成就的“緣分” 朱院長所說的陳江和基金會成立于1981年,創(chuàng)立者是新加坡金鷹集團創(chuàng)始人兼主席陳江和先生。2016年3月25日,“一帶一路”重大倡議提出后的第3年,陳江和在博鰲亞洲論壇上鄭重宣布,將通過他名下的陳江和基金會捐資1億元人民幣,用于支持“一帶一路”人才發(fā)展。時任國務院僑辦主任裘援平高度評價陳江和的這一善舉,并見證了捐贈簽字。 
2016年亞洲博鰲論壇期間,陳江和夫婦捐資1億元人民幣 支持“一帶一路”人才發(fā)展 在中國的企業(yè)千萬家。國有,民營,外資,僑資,不少企業(yè)的規(guī)模還不小。做慈善、做捐贈的企業(yè)也很多。但出巨資專門用于開展“一帶一路”人才培訓的,還沒有。 “我們基金會從成立的第一天起,就有一個理念是‘利用教育的變革力量,促進機會平等’。所以,找清華大學開展人才發(fā)展項目屬于‘門當戶對’!北本╆惤凸婊饡貢L伍偉笑著對我們說。 作為中國最負盛名的幾所高校之一,對于能夠支持“一帶一路”建設的項目,清華大學自然責無旁貸。正是在這種情況下,2017年9月19日,由陳江和基金會支持、清華大學承辦的“一帶一路”中國法碩士班第一期在釣魚臺國賓館順利開班。 
2017年9月,由陳江和基金會與國內高校聯(lián)合舉辦的 多個“一帶一路”人才發(fā)展項目在釣魚臺國賓館集體開班 “從陳江和基金會確定與我們學院合作,到當年9月開班前不足半年。清華方面需要進行復雜的申請、報備等一系列項目籌備工作,留給我們招生的時間非常短。但是那一年還是有18位留學生入選了首期學位項目。這充分說明‘一帶一路’國際公共管理碩士項目從一開始就很具吸引力。”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朱旭峰教授說。 在各方的通力合作下,5年時間里,雖然經(jīng)過了3年疫情的艱難時期,依舊有包括王曉庭在內的近百名來自共建國家的學員從清華大學“一帶一路”系列碩士專業(yè)畢業(yè)。他們都成為了支持這一重大倡議在沿線國家落地生根的重要力量。 “其實說起來,決定支持‘一帶一路’人才發(fā)展還多虧了這本書!碑斘覀兿蛭閭ッ貢L問起該項目的來龍去脈時,他一邊笑著,一邊從抽屜里拿出了《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 伍偉告訴我們,在這本書的第十三章有專門對“一帶一路”重大倡議的詳細解讀,并且還系統(tǒng)提出了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 “這項捐贈當初完全是陳先生自己的主意。陳先生說過,當時就是看了這本書激發(fā)了他的想法! 伍偉告訴我們,金鷹集團的業(yè)務版圖中至少有一半位于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因此,當“一帶一路”倡議甫一出臺,陳江和先生立刻就成了它最積極的擁護者。在他看來,“一帶一路”對于許多國家來說,是一個必須要抓住的重大歷史發(fā)展機遇。然而,在隨后的實踐中,陳江和先生卻發(fā)現(xiàn),海外有些人對“一帶一路”了解非常不全面,甚至存在誤解和疑慮。 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作為一名新中國同齡者,作為一位愛國僑領,陳江和先生覺得自己必須要出一把力,讓海外更多的人了解到什么才是真正的“一帶一路”,什么才是中國的真實情況。 “只有民心通了,理解了,‘一帶一路’倡議才能不折不扣的落地生根。這就是陳江和先生拿出1億元支持這個項目的初衷,也是目的!蔽閭フf。 一切都會越來越好 據(jù)了解,自2016年宣布捐贈1億元開展“一帶一路”人才發(fā)展項目至今,除了和清華大學合作開展的系列碩士學位課程,陳江和基金會還先后支持了包括清華大學、暨南大學、華僑大學、“一帶一路”綠色發(fā)展國際聯(lián)盟等在內的多所高校和機構承辦的“一帶一路”短期研修班課程。截至目前,累計有49個國家和地區(qū)的近1000名高級政府官員、企業(yè)高管和知名學者參加了學習,對“一帶一路”有了全面的理解和全新的認知。 2020年,基金會還在華僑大學設立了“一帶一路”獎學金,已經(jīng)累計支持了83名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本科生來華留學。 
2021年,華僑大學向留學生頒發(fā) 由陳江和基金會支持的“一帶一路”獎學金 “我目前的想法是學有所成之后回到我的家鄉(xiāng),我要把所見所感告訴身邊的人,告訴大家一個真實的中國和‘一帶一路’的實際情況。同時,用我所學到的知識結合當?shù)卦貫槲业耐O計宜人舒適的住所。能在世間留下自己的作品感覺也是一種成就。”陳江和基金會“一帶一路”獎學金獲得者,目前就讀于華僑大學建筑系2021級的緬甸學生張國星向我們分享了他的感受。 為了更好的支持“一帶一路”人才發(fā)展,陳江和基金會不斷探索新的形式。 2023年7月,由陳江和基金會與國家發(fā)展改革委國際合作中心合作開展的第一期印尼工業(yè)化職業(yè)培訓班在蘇州舉行。該班為期一個月,向290名印尼職業(yè)教育教師和技術工人提供了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技術、工業(yè)互聯(lián)網(wǎng)、新能源汽車等9個專業(yè)的課程培訓;貒螅@些技術力量在印尼相關產(chǎn)業(yè)發(fā)展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其中一名學員還在印尼通訊和信息部主辦的全國技術比賽中獲得第三名。 10月16日,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召開前兩天,第二期培訓班又在陜西咸陽開班,來自印尼的40名職業(yè)教師和技術工人專程到中國參加培訓。 
2023年7月,在蘇州舉辦的第一期印尼工業(yè)化職業(yè)培訓 10月18日,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主旨演講中特別肯定了“魯班工坊”項目。與共建國家來華培訓不同,“魯班工坊”是走出去培訓各國的技術人才。以中國古代能工巧匠的名字命名,形象地詮釋了這一項目的內容和實質。不久前,陳江和基金會與天津市職業(yè)大學簽約,共同建設哈薩克斯坦“魯班工坊”。 
陳江和基金會捐建魯班工坊項目簽約儀式現(xiàn)場 據(jù)了解,在今年5月份召開的中國-中亞峰會上,習近平主席宣布將“魯班工坊”納入到了中方承諾實施的“中國-中亞技術技能提升計劃”之中!棒敯喙し弧表椖吭诮ㄔO實訓中心、提供先進教學設備的同時,還將為當?shù)亟處熃M織職業(yè)技術技能培訓,把中國的先進經(jīng)驗和做法傳授給他們。 “陳江和先生說過,我們不僅要通過‘一帶一路’人才發(fā)展項目,讓更多的海外朋友真正了解中國;同時,改革開放這么多年,中國經(jīng)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中國的成功經(jīng)驗也應該走出去,值得世界各國的關注和學習。我們相信,一切都會越來越好!蔽閭フf。 從清華大學“一帶一路”專業(yè)畢業(yè)已經(jīng)有兩年了,王曉庭說她還是保留著一些當初讀碩士時形成的習慣,比如總是隨身帶紙筆,隨時記筆記。她告訴我們,自己最近把上學時學到的東西和這些年來關于中國綠色經(jīng)濟發(fā)展模式的思考寫了一本書,應該很快就能出版。 “這本書不僅有中文版,未來至少還會有馬來語版本。因為我想要更多的人明白,‘一帶一路’就是一條合作之帶,是一條幸福之路!蓖鯐酝フ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