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尚未消退,美國“雙反”風暴卻越吹越烈。這次,燒到了“銅版紙”之上——上周,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初步裁定,對從中國和印度尼西亞進口的銅版紙征收“雙反”關稅,即反傾銷和反補貼關稅。
由于銅版紙出口是目前國內造紙業(yè)利潤最為可觀的業(yè)務之一,美國近期對中國銅版紙再度提起
的“雙反”調查讓國內紙業(yè)不敢懈怠。作為此次受影響最大的亞洲漿紙業(yè)有限公司(APP),在接受羊城晚報記者采訪時再度強調:“APP對6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關于銅版紙“雙反”的投票結果深感失望!”
“雙反”矛頭直指中印
據悉,此次參與指控的三家造紙公司分別為NewPageCorp(該公司也曾參與了2007年對中國銅版紙反傾銷案),以及威斯康星州的Appel-tonCoatedLLC和南非SappiLtd.的美國子公司SappiFinePaperNorthAmerica。而美國聯(lián)合鋼鐵工人工會則代表上述3家申訴企業(yè)在美國9個州造紙廠的約6000名小時工。
申訴書稱,2009年前6個月,美國銅版紙的進口量達185422噸,較去年同期增長近40%;同期美國國內生產商的發(fā)貨量下滑了約38%。另一邊廂,中國和印尼對美出口銅版紙被認為占2009年上半年美國銅版紙市場近30%,較2008年同期增長近一倍。2008年美國銅版紙總銷售額估計為18億美元。美方還稱中國以低息貸款、納稅補貼和資金贈予的方式不公平地向本國造紙企業(yè)提供補貼。
NewPageCorp.執(zhí)行董事長斯維恩稱,2007年的貿易形勢現在已經變得更嚴重了。他估計美國進口的銅版紙有四分之三來自中國;中國投資興建的工廠產能遠遠超過了本國的需求。
一言蔽之,三家美國公司認為:從中國和印尼進口的部分紙業(yè)產品有傾銷和補貼嫌疑,致使美國國內減少了幾千個工作機會。
APP喊冤:指控沒根據!
作為這次受到牽連最大的公司、主要是在華投資的海外企業(yè)APP,針對此特意發(fā)出聲明:“對11 月6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關于銅版紙“雙反”的投票結果深感失望。”
APP有關負責人在接受采訪的時候,堅決表示,美國造紙公司要求對中國和印尼進口銅版紙征收反傾銷和反補貼稅是完全沒有根據的!白2007 年起,中國和印尼銅版紙廠商在美國的市場份額并沒有明顯增長。而ITC 在2007 年也曾駁回過情況幾乎相同的案例,”負責人透露,“值得注意的是,該案件體現了美國申訴企業(yè)的虛偽性。三家美國造紙公司指控亞洲造紙廠商接受政府補貼并在美國市場上進行傾銷。但事實上,美國造紙企業(yè)在利用政府的‘黑液’補貼政策獲取了高額補貼,并以此降低產品價格來搶奪亞洲廠商的客戶。”
APP的代理律師事務所Winston & Strawn律師詹姆斯·德靈指出,工會加入控方,旨在當企業(yè)自身期望撤出控訴時,對他們施加壓力甚至單獨將案件進行下去。最明顯的例子是中美輪胎案,沒有一家美方輪胎商參與,僅有工會就打贏了“官司”。
有數據顯示,APP輸美銅版紙來自中國和印尼的比例約為10比1,占美國銷售市場的15%,在2007年達到35.5萬噸的銷量后,在2008年降回到2006年的32.8萬噸的水平。在今年前六個月,雖然同比增長了5.4萬噸,但那是搶占了其他國家的出口量———韓國等出口國在同一時期輸美數量下降了29.8萬噸。
銅版紙雙反事件重要時間表
2009 年9 月23 日 起訴方向美國商務部和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遞交訴狀
2009 年10 月9 日 起訴方交回問卷的截止日期
2009 年11 月2 日 調查員遞交調查報告至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
2009 年11 月6 號 委員會投票表決
2009 年11 月17 日 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的意見和調查結果遞交至美國商務部
2009 年12 月 美國商務部作出的初步反補貼稅決定的最后期限
2010 年3 月 美國商務部對此反傾銷案的裁決的截止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