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新聞資訊>每日新聞>正文     
 

《天工開物》造紙術存活廣西民間

http://memeticinfluence.com 2004-04-27 景華紙業(yè)網
 

   “《天工開物》記載的造紙法,居然在這大山里如此完整、真實地保存下來 ”廣西師范大學的專家們近日在對廣西樂業(yè)縣同樂鎮(zhèn)把吉村古法造紙作坊進行考察后,發(fā)出由衷的感嘆。

  據廖國一教授介紹,把吉村的古法造紙與明代科學家宋應星在《天工開物》卷十三中記載的造紙法大體相同,都是以南方盛產的毛竹為原料,都要經過砍竹、淘洗、舂料、抄紙等工序,技術難度很大,比如砍竹,要選剛開葉的嫩竹,削除枝梢、竹根、土皮等,只留下一米多長的主干,再把主干分成4部分才能用。

  據了解,我國至遲在唐代就發(fā)明了竹紙,比西方早1000多年。目前國內保存下來的造紙古作坊并不少,但是多是人工復原的,或僅僅剩下幾個遺跡供人參觀,像把吉村這樣一直在操作的作坊并不多見。

  把吉村是位于廣西西北部樂業(yè)縣“大石圍天坑”邊緣的一個小山村,這里的作坊多數選在半山腰的斜坡上,離竹源、水源都較近。當地人說,這里造紙已經有幾百年歷史,他們稱把吉村造出的紙為“火紙”,主要用于祭祀、哀悼等活動。

  據了解,把吉村的造紙戶已從10年前的10多家減少到現在的6家,古老的造紙術瀕臨失傳,專家們建議將這一不可多得的民間文化遺產加以保護,并適當加以技術改造,做成適合書畫的宣紙。

評論】【推薦】【打印】【關閉

相關報道:
加拿大一紙漿廠新造紙術出爐 終結"木材造紙"?
敦煌出土古紙再次引發(fā)“造紙術的發(fā)明人”爭論
展示傳統(tǒng)造紙術 埔里留住手抄造紙
造紙術發(fā)明者蔡倫雕像在其故里耒陽落成
洋縣將再現蔡倫造紙術
 
 發(fā)表評論
發(fā)  表:
筆  名:
 
 
新聞查詢

 
用戶注冊 | 站點導航 | 關于我們 | 為您服務 | Email我們

Copyright © 2000-2002. JingHua Paper Inform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景華紙業(yè)網